





腦容量約為1700毫升,為中更新世最大
近日,利用CT技術和鏡像原理,研究人員首次復原出許家窯人較為完整的頭蓋骨,為觀測許家窯人整體的形態特征提供了重要標本材料。結合顱內模和公式法,研究人員推算出許家窯人的腦容量約為1700毫升,接近之前報道的許昌人1800毫升的腦容量,但比許昌人的年代早了近6萬年?!昂翢o疑問,這是迄目前發現的中更新世,包括早更新世,腦容量最大的古人類?!眳切憬軓娬{。>>詳情
許家窯遺址于1976年出土17件人類化石
1974年,我國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賈蘭坡等在山西省大同市原雁北地區進行舊石器時代考古調查時,在陽高縣許家窯村發現了一個分布面積相當大且內含遺物豐富的古文化遺址。
1976年3至6月間,賈蘭坡等先后對其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發掘。遺址內出土有人類化石17件、石制品1.4萬余件,以及大量的骨角器和哺乳動物化石。石器具有華北地區小石器文化傳統,以石球數量眾多為特色。經測量,人類化石的年代約為距今10萬年,后被稱為許家窯人。>>詳情
許家窯遺址發現的人化石 中國科學院官網/圖
許家窯人生活在距今26-37萬年前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現許家窯人化石遺址以來,其年代一直是東亞古人類學研究關注的焦點問題。自2009年以來,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敖紅帶領國內外專家多次前往許家窯遺址考察,在已有研究基礎上,提出了通過磁性地層學和高分辨率電子自旋共振測年法相結合來解決許家窯人年代問題的新思路。通過與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春茹以及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Andrew P. Roberts歷時8年的合作研究,利用新的磁性地層年代學和電子自旋共振測年法綜合研究揭示出許家窯遺址的年代為26–37萬年。>>詳情
牙齒化石顯示與生長發育與現代人相仿
2019年1月16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的新研究說,利用同步輻射X射線掃描技術,研究人員分析1976年出土的一塊許家窯幼年個體上頜骨發現,這一個體除齒根延伸速率較快外,絕大多數生長發育指標都落入現代人范圍內。
牙齒上留下的生長線是研究其生長發育演化的重要依據。研究結果表明,許家窯人可能像現代人一樣遵循著較慢的生理節律。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邢松說,區別于其他靈長類,現代人有著獨特的、較長的生理系統生長和發育期,如幼童時期長,第一次生育期晚且壽命長。>>詳情
許家窯人頭骨化石碎片及其復原的頭骨和顱內模 吳秀杰供圖
許家窯人具有獨特的“內耳迷路模式”
西方遠古的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具有獨特的“尼人內耳迷路模式”。但中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東亞古人類中的許家窯人的內耳迷路形態與尼人相似。這挑戰了以往尼人內耳迷路模式專屬尼人的看法,促使學者重新思考應用孤立特征(包括形態上和分子遺傳上)追溯人類遷徙及判斷人群親緣關系的可靠性。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2014年7月7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詳情
兼具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的特征
據研究文獻,中亞在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存在一種新的古老型人類,即在西伯利亞發現的丹尼索瓦人,被稱為“中亞的尼安德特人”,其既具有尼安德特人的特征,也具有中亞早期現代人的特征。丹尼索瓦人在約40萬年前開始與尼安德特人分異演化,主要表現為向西以歐洲尼安德特人為代表的古老型人類,向東則以中亞的丹尼索瓦人為代表。
在學界最新研究進展的基礎上,研究者發現許家窯人和西伯利亞的丹尼索瓦人具有相似的牙齒特征,因而推斷許家窯人可能是生活在中更新世歐亞大陸中部和東部的早期丹尼索瓦人。>>詳情